有一段时间,说是有那么一些人,他们端起碗吃肉,放下筷子骂娘。于是有人起来批这些人,又于是也有人站出来替这些人辩护。批这些人的理由显而易见,既然有吃有喝,生活无虞,甚至过上了小康,怎么还要骂人呢?然而替这些人辩护的人的说法也不无道理。人家端起碗吃肉是不错,可这肉是人家自己干活挣的,不是什么人白给的。如果只要吃到了即便是自己挣来的肉也不许再有什么意见的话,这显而易见无论如何也是说不通的。但是,假如这肉是白送或等于白送给您的,依愚见,您最好还是闭口,不要白养着您还不满意。
然而,我从近期的《文学自由谈》上就读到这种被白养着还不满意的文字。
“专业作家”储福金的《压力》,不过一篇千字文,读起来实在没有多大意思。如果硬要说有意思的话,我看就是文章的第一自然节,请看他是怎么说的:
“我是专业作家,在不少人的概念中,专业作家是最轻松的,有工资拿,不写也能生活,写了,稿费就是外快。在这一点上,其实专业作家和专业研究人员相同,专业研究人员拿工资,研究出来成果,也拿奖金,如与市场接轨的话,收入就不是工资可比的了。我有一次去国外,外国一位作家问了我的工资以后说,就这一点钱,不拿算了,又何必担着一个被养的虚名。国外的稿费与版税高,所以外国作家当然不能理解中国作家。”
这一段话告诉了我们什么呢?首先,储先生是专业作家,而大凡这类人在中国都是被人羡慕的,因为他们“不写也能生活”,也就是说,这类人即便什么活也不干,我们这些纳税人也要白养活着他们。从储先生的文字中可以看出,这并不只是“在不少人的概念中”,而是实情如此。接着储先生就不满了。不写也有工资拿不说,“写了,稿费就是外快”,也仍然不满。为什么呢?因为在中国被白养着的不只储先生这样的人,因此,他不仅要“做贼攀满牢”,还从心安理得到心理不平衡。你看,不是还有不少研究人员也是这样吗?不仅如此,储先生还不如那些“专业研究人员”哩,他们除了“拿工资,研究出来成果,也拿奖金,如与市场接轨的话,收入就不是工资可比的了”。储先生是多么地“不满于现状”呀!然而储先生更不满的还在后头呢。与本国的“专业研究人员”比过之后,他又“顺便”告诉我们他去过国外,而外国的作家也替他打抱不平,说是“就这一点钱,不拿算了,又何必担着一个被养的虚名”。说到这里,我实在不懂,明明实实在在地被养着,怎么会是“被养的虚名”呢?当然喽,和有些外国相比,我们一些被养着的“专业作家”(之所以要打引号,因为有些专业作家常年不写东西)每月领的工资的确只能称“这一点钱”。可是如果和全国不少的乡下比呢?和一些下岗职工比呢?甚至即便与一些在岗的企业职工比,这些人的工资虽不敢说能让家庭达到小康生活水平,至少也在温饱之上吧?这些年我们不是一而再地强调要讲“国情”吗?储先生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怎么就忘了呢?尤其我不明白的是,既然储先生对当中国的“专业作家”是如此地不满,何不就此辞去这个头衔,去另挣一碗什么饭吃?
说白了,这碗饭吃着还是很香很舒服。别看储先生表面上是那样的不满,骨子里还是受用得很。